/  /  /  地球的生命誕生于距今35億年前,在吸收了來自宇宙來客——隕石和彗星的多次撞擊之后,從而萌生了最早的碳基生命。經過不斷地吐故納新,互相吞噬和進化,距今7萬年,在現在印尼附近的超級火山爆發所造成的全球氣候異常的推動下,古人類的一支,最后的2000余名智人走出了非洲,又經過了各種搏殺和掙扎,最終在全球開枝散葉,成為目前的世界66億人口的祖先。/  /  / / 形成現在形態的人類大約在距今5000年的時候,這在整個地球的生命史上可謂微不足道,雖然我們成為了最終的統治者,但科技的發展卻極為緩慢,可以說,我們從使用火到使用火槍就用了四千多年的歷史,真正意義上如大劉《三體》中宇宙社會學所提到的“技術爆炸”僅有二三百年的時間,即便是在這二百多年里,科技的發展也是極不勻稱的,表現出了極大地波動性,越靠近現在速度越快。/  /  / / 但我們需要知道的是,這種加速并非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而是得益于科學史上最著名兩次大奇跡年。而且這兩次大奇跡年是這樣的不同尋常,用奇跡來形容并不為過。/  /  / / 1666年,23歲的牛頓為了躲避瘟疫,回到鄉下的老家度假。在那段日子里,他一個人獨立完成了幾項開天辟地的工作,包括發明了微積分(流數),完成了光分解的實驗分析以及萬有引力的開創性工作。這也就意味著,就在那一年,他為數學、力學和光學三大學科分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其中的任何一項工作,都足以讓他名列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之列。很難想象,一個人的思維何以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涌動出如此多的靈感,人們只能用一個拉丁文annus mirabilis來表示這一年,也就是“奇跡年”。/  /  / / 第一次大奇跡年的239年之后,在瑞士專利局蝸居的年僅26歲的愛因斯坦在1905年這一年發表了6篇論文,其中,3月18日,關于光電效應的論文這成為了量子理論的奠基之作。4月30日,關于測量分子大小的論文,為他贏得了博士學位,而這篇文章曾經因為只有17頁太短而被蘇黎世大學退貨。5月11日和后來的12月19日,兩篇關于布朗運動的論文,成了分子論的里程碑。6月30日,發表題為《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的論文,這個不起眼的題目后來被加上了一個如雷貫耳的名稱,叫做“狹義相對論”,它的意義就不用我多說了。9月27日,關于物體慣性和能量的關系,這是狹義相對論的進一步說明,并且在其中提出了著名的質能方程E=mc。單單這一年的工作,便至少配得上3個諾貝爾獎,當然,相對論的偉大意義根本不是諾貝爾獎能夠衡量的,而這一切也不過是在專利局的辦公室里,一個人用紙和筆完成的而已。/  /  / / 你會發現,這兩次大奇跡年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發起人都異常年輕,牛頓23歲,愛因斯坦26歲,并且在此之前都籍籍無名;比如都是閉門造車,仿佛都是空想般的在幾乎密閉的生活空間中就把這些理論提出來了;比如都是異常精準,牛頓的各大定律完全是近代科技的基石,經過二百多年各種天才科學家的引證(除了被愛因斯坦證明不對的那些),而愛因斯坦的理論則成為現代科技加速的根本,1905年之后的世界流光溢彩,日新月異,并且隨著實驗手段的不斷進步,都在一次次的驗證著愛因斯坦100多年前理論的正確性,其中不乏黑洞,引力波這樣的宇宙范疇的理論,最搞笑的是,他提出的理論連自己都嚇了一跳,并終身否認量子力學的存在。/  /  / / 這不是奇跡是什么?/  /  / / 第一次大奇跡年與第二次間隔了239年,而2018年距第二次大奇跡年已經過去了113年,卻已經有科學家指出,雖然科技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但人類的基礎科學層面已經許久沒有突破了。這可能與我們的實際感受不同,其實舉一個例子你就明白了,我們現在主要是技術層面的發展,而不是科學底層的突破,這種差距有點類似于三體中即便人類造出了恒星級戰艦,但是對于高級文明來說,還不如一個小小的水滴。/  /  / / 嚴格意義上基礎科技的突破,只發生在兩個大奇跡年里,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應該已經到了第三次大奇跡年的臨界點了,但現在看來卻毫無動靜,目前最前沿的量子力學還只是在第二次大奇跡年的地基上壘墻而已;芯片的摩爾定律由于熱傳導基本上已經到達了臨界點;人工智能看起來蓬勃發展,但算法的瓶頸已經開始凸顯……這些都已經成為了鎖死人類科技再次突破的前兆。

一個房地產項目能不能做得好,拿地階段就已經決定了大半。而決定是否要拿一個項目,根本的決定因素就是預測是否賺錢。商人重利,不賺錢的項目是不會做的,而賺不賺錢,由算賬說了算。測算,分為靜態測算和動態測算,靜態測算非常簡單,就是收入和成本的簡單相減,也最為實用和簡潔,項目好壞的評價指標為凈利潤率。但靜態測算只能講清楚項目的利潤空間有多少,并不反映股東的資金使用效率,所以港資企業和上市公司也都采用了動態的測算,核心是現金流的預測,項目好壞的評價指標為內部收益率。一、靜態測算一般的投資人員學測算都是從靜態測算開始學起,因為結構上相對簡單,羅列的是房地產開發的全成本和全收入,容易理解。(1)主要成本為:①土地成本;②前期費用;③工程費用;④基礎設施費用;⑤開發間接成本;⑥三項費用(管理、營銷、財務);⑦稅費(土增稅、增值稅、所得稅)。(2)主要收入為房產銷售收入。(3)測算利潤也很簡單:凈利潤=總收入-總成本。(4)土地成本里包含了土地款、拆遷費用、契稅等一切和土地有關的成本。(5)前期費用里包含了項目正式開工前的所有費用,如設計費、報批報建費、招標費、勘察費、三通一平費及臨建費等。(6)工程費用里包含了土建工程費和安裝工程費,前者包含基礎工程、地下室工程、主體工程、門窗幕墻工程、室內精裝、公共部位精裝以及臨水臨電等,后者包含了室內水電暖管線設備及安裝等。(7)基礎設施費用包含了,大市政配套費、上下水、電、氣、有線電視和智能化等費用,也包含小區園林景觀費用。(8)開發間接成本主要是不可預見費,也包括了將股東借款資本化的費用以及營銷設施建設費用。(9)三項費用一般為營銷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10)稅費為土增稅、增值稅、所得稅。(11)銷售收入上現在都是含了增值稅,所以在測算時還要注意是否要扒掉這一層稅。講定義很枯燥,現在講一下大概的成本范圍。以總建筑面積為計算標準,前期費用一般為200~300元//平方米,工程費用一般為3000~4000元//平方米,基礎設施費用一般為500~800元//平方米,開發間接成本(不含借款資本化)一般為100元//平方米,營銷費用與管理費用一般按照總銷售額進行提點(1/%~3/%),土增稅、增值稅、所得稅均有相應計算公式,通常占總成本的比例在15/%以上。以上是簡化計算的口徑。靜態測算比較簡單,一張表就可以揭示所有的問題,而且全面地羅列了所有的測算項目和數值,邏輯上也比較清晰。在日常的實踐中,檢查測算是否有誤,通過靜態測算著手是一個比較快捷有效的方式。二、動態測算現在大部分開發商都在使用動態測算,往往一份Excel里面套了十幾張表,雖然大部分公司都做了標準化,將勾稽關系嵌套到位,并且對表格做了鎖定,將需要填寫的部分降至最少的程度,使之使用起來更加傻瓜化,減輕使用者的負擔。但是新手碰到一連串十幾張表,也還是會感到無從下手,就算是熟手,碰到一個新的測算體系,要理解里面的勾稽關系和主要指標,也要起碼一個晚上的熟悉過程。動態測算表格看不懂,一是表格多,二是邏輯比較復雜,需要沉下心來逐步熟悉。如何快速上手?首先要明白動態測算和靜態測算的差別在哪里,答案是時間。動態測算有個時間軸,展示的是各收入項、成本項、融資項在各時間段的現金流情況,大部分表格都是對收入項和成本項作單獨的運營假設。當然也有幾張輔助的表格,如規劃業態指標數據、取費標準數據、土增稅計算數據等。最重要的表格還是兩張,一張是現金流量表,另一張是成本利潤表(靜態),前者可測得企業最關心的IRR數據,后者可以直觀感知項目的基本利潤情況。【關注“土地情報”公眾號,對話框回復“測算”,即可獲取測算表格模板。】三、使用靜態測算展示的是測算的基本原理,動態測算可以更加關注資金利用效率、對于持有型物業適用性更強。兩者各有各的優劣勢。1.靜態測算(1)優勢:簡單直觀,實用性強。(2)劣勢:資金使用效率關注不夠,測算利潤均為賬面利潤,如碰到棚改、商辦、持有等問題,難以評判項目好壞。2.動態測算(1)優勢:考慮全面、充分,尤其對復雜類業態測算效果較好。房地產行業是高負債行業,動態測算更能反映股東自有資金的投入和產出情況(2)劣勢:各收入項、成本項、融資項均難以標準化,所有測算數據都是假設,計劃和實際的出入造成測算的IRR結果可能會與實際情況誤差非常大。四、比較有一個現象,也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這種體會:各家公司都有自己公司模板的測算表,關鍵是同一個項目,就算是同樣的定價、同樣的成本、同樣的工期及銷售周期,用不同公司的測算表最后算得的結果卻大相徑庭,差異很大,這是怎么回事,到底誰是對的、誰是錯的?——答案是:大家都沒錯。首先要明白一點:測算表只是公司內部用于評判項目的一個工具,利潤指標只是評判項目的一批比較條件,算得的結果是粗糙的且不一定真實。每個公司測算表的測算邏輯基本上都差不多,一般都是會列支銷售額及土地成本、前期費用、工程成本、三費和稅費等,但是每個公司對這些細項的取費標準并不一樣,有樂觀和保守之分,所以導致了同一個項目不同公司測得的利潤率會有較大的偏差。測算結果并沒有對錯之分,只能表明公司對項目拓展的評判態度:(1)公司的項目都在同一張測算表中進行測算,測得的結果是可以互相比較的。在公司的測算模板上,項目A算得的凈利率是10/%,項目B算得的凈利率是8/%,那肯定是優先選擇投資項目A。(2)測算得到的利潤率和最終實現的利潤率還是會有區別。投資階段的測算只能說是一種概算,大部分測算數據都是假設,如果假設失真,算出來的結果差異會非常大,甚至說成是自己算著玩也不為過;而結算階段的利潤率是實打實的最后報表上體現的凈利潤,是已經實際發生的。一般來講,除非市場大幅上行,或者投資階段的測算充分保守,不然結算的利潤率都是下降的。(3)公司A的15/%凈利率和公司B的8/%凈利率難以比較誰優誰劣。很多時候,總會聽到有人會提,為啥一塊地拍下來,公司A能算出15/%凈利率,自己公司只能算到8/%凈利率,頓時覺得一定是自己挖潛不夠。但也可能是自己的測算表中的設定不如別人樂觀,比如持有物業的變現方式、比如股東投入是否要資本化計息,把自己的測算數據代入到公司A的測算表中,可能也能算出15/%的凈利率。(4)要理解不同公司測算表的偏差,然后使用之。投資階段用的測算表的計算結果并不精確,只是把所有待評判的項目拉入了同一個評判體系進行判斷。五、小結本文只是說明一個測算的原理,具體的測算還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做幾次就會有感覺了。項目越復雜,測算也會越復雜,有很多疑問都是在實踐中才能感受得到,然后解決。文章來源: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周璐的筆記。內容本身不代表公眾號觀點,也不構成投資建議。

WED989VI458EMLOEF44EF8EF


2020年National Geographic桃園哪裡訂國際書展2020國際書展桃園哪裡訂國際書展雜誌收書時間台南哪裡訂休閒時尚雜誌彰化哪裡訂
國際書展家庭育兒雜誌優惠訂閱價格 國際書展親子天下彰化哪裡訂 富比士雜誌,訂閱36期殺2988? 2020年遠見雜誌高雄哪裡訂 2020年TIME美國時代雜誌苗栗哪裡訂 天下雜誌訂閱太划算!免費送8G MP3語言學習機、time數位版? 2020年Forbes台中哪裡訂 國際書展美國時代雜誌哪裡訂便宜 老闆要我訂閱遠見雜誌、科學人雜誌,哪裡訂閱划算?送六好禮? 國際書展Business Traveller新竹哪裡訂 2020年TIME美國時代雜誌台中哪裡訂 亞洲週刊師生價,下殺2800?川普質疑一中,台引發希望與恐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qku0bpjl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